爆發(fā)式用戶增長后,Keep從工具類產品走向運動科技公司的商業(yè)模式

果說前期的爆發(fā)式增長是 Keep 作為一款明星產品的階段性成功;在那之后,作為一家公司的 Keep 需要找到更長遠和值得被驗證的戰(zhàn)略和故事。

緊隨著硬件產品 KeepKit 的發(fā)布,和第一家線下店 Keepland 的開業(yè),久未資本市場上有動靜的 Keep 在 2018 年 7 月發(fā)布了 D 輪 1.27 億美金的融資消息。

距離上一次 Keep 宣布騰訊入局的 C+輪融資已經過了兩年。從 2015 年到 2016 年,當時的明星創(chuàng)業(yè)公司憑借 Keep 這一款產品,一年就拿下了五輪融資,用戶數量暴漲到了 5000 萬。

不過在那之后,這家公司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如果說前期的爆發(fā)式增長是 Keep 作為一款明星產品的階段性成功;在那之后,作為一家公司的 Keep 需要找到更長遠和值得被驗證的戰(zhàn)略和故事。

過去兩年,蟄伏的 Keep 經歷了小心翼翼的嘗試和調整。最終在 2018 年推出了新產品。先是年初第一家線下健身房 Keepland 開業(yè),3 月份 Keep 又發(fā)布推出了以跑步機為代表的 KeepKit 硬件,開始邁出將線上流量和社區(qū)品牌價值盤活的重要一步。

爆發(fā)式用戶增長后,Keep從工具類產品走向運動科技公司的商業(yè)模式

Keep CTO 彭躍輝說,過去一段時間,公司經歷了一次重要的戰(zhàn)略轉型,最終決定把業(yè)務場景從 app 繼續(xù)拓展到線下和硬件領域,最終將線上、線下和硬件產生的數據串聯起來,通過科技手段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Keep 對自己的定位也變成了一家運動科技公司。

一定程度上,這代表著用三年時間完成運動品牌認知后,Keep 在下一個階段必須花力氣講好的故事。

Keep 的又一個起跳點

D 輪 1.27 億美金融資后,Keep 即將上下的是 AI 虛擬教練的解決方案,即在線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健身計劃。

Keep 內部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思考這一方面的布局,也做了很多團隊和技術上的準備。直到最近,Keep 用戶數增長到了 1.4 億,也通過陸續(xù)推出的硬件產品和線下店積累了更多用戶數據,才給了 Keep 將這些價值繼續(xù)輸出的空間。

「一方面,Keep 一直在思考讓用戶運動效果達到更好的方式,讓用戶享受到稀缺的優(yōu)秀教練資源是這種思路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和商業(yè)化有一定關系?!古碛垒x表示。

以北京市場為例,傳統線下教練帶一個用戶的單位時間產生的價值是 300-500 元,而如果用機器或者算法做「線上私人教練」,單位時間產生的價值將不止是成倍增長的量級。很明顯,如果打磨的足夠智能,付費的線上定制教練有成為商業(yè)模式補充的潛力。不過 Keep 對這項服務的輸出形式還在醞釀中,「我們計劃整合到一些業(yè)務場景或者后續(xù)推出的硬件產品里面,結合具體功能推出付費產品?!古碛垒x說。至于定價,可能會在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

馬上要上線的虛擬教練服務只是第一步。這家想把自己定位在運動科技品牌的公司,在 AI 領域的具體規(guī)劃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基于傳感器或攝像頭探索運動和 AI 的結合,給用戶的運動軌跡進行打分并進行實時反饋;二是基于在 Keep 應用及智能硬件內采集的海量數據,給用戶做個性化的運動指導。目標都是為了提升用戶運動體驗和對運動需求的精準度。

彭永輝認為,數據和技術能力很大程度上會成為 Keep 區(qū)別于競爭對手的優(yōu)勢。不過,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發(fā)生在最底層。和它互為支撐的還有巨大的用戶量、源源不斷的 UGC 內容、從線上到線下的場景和不斷推出的運動硬件產品。

看上去,Keep 已經搭建了一個完備的商業(yè)生態(tài),但接下來,它也正式開啟了一種多線作戰(zhàn)的模式。

爆發(fā)式用戶增長后,Keep從工具類產品走向運動科技公司的商業(yè)模式
Keep CEO、創(chuàng)始人王寧

Keep CEO、創(chuàng)始人王寧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KeepKit 和 Keepland 基本是同一時間開始布局的,分別代表了 Keep 目前看重的兩個線下的流量導流場景:家庭和城市。而無論是線下健身空間,還是硬件,都是 Keep 沒有嘗試過的形態(tài)和業(yè)務。

對于線下空間 Keepland,Keep 的玩法延伸了線上課程的一部分方法,用戶運動后包括燃脂時間、心率變化等訓練數據會傳回線上。Keep 表示,到今年底,會在北京至少開設十家 Keepland 線下店,并且會在未來的經營中考慮合營。

而幾個月前發(fā)布的第一款硬件跑步機產品 KeepKit 也沿用了運動數據上傳云端的思路。彭永輝透露,定價 1999 的 KeepKit 自發(fā)售以來的銷售量在萬臺以上,并且很快會推出帶有運動科技基因的手表、手環(huán)等產品。

從前單一的業(yè)務被快速打開,公司層面難免承受組織結構變化帶來的壓力。彭永輝也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包括人員招聘速度、組織結構也還在經歷變化和調整。但這種磨合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已經被漸漸捋順,彭永輝用硬件團隊的融入舉例子:「我們整體的工作坊是還是比較互聯網化的,做硬件的團隊和做軟件的團隊之間協作是很好的。」根據他透露,第一款跑步機產品 KeepKit 在京東上的銷量在同品類內可以排到前三。

本質上,Keep 不得不急,此前 Keep 的商業(yè)變現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依賴于線上廣告。雖然在幾年前,公司就嘗試過 Keep 自有品牌的運動服裝,但這個品類并沒有為 Keep 在已經非常成熟的競品中打下一片市場。

如今 Keep 的商業(yè)模式邏輯已經漸漸清晰。但是王寧說,對于線下店,不會單獨看每個店是否虧錢;對于一系列智能硬件,也不只是想賺差價。他想要的,本質上還是用戶在整個生態(tài)下產生的交易行為帶來的價值。

對于 Keep 這個活躍了三年的 UGC 內容社區(qū)來說,急需找到線性增長之后的跳躍點。

一二線城市的 Keep,和三四線城市的 Keep

今年 3 月份,王寧曾經在某社交軟件上承認:Keep 的產品變得有些臃腫了,并且「痛定思痛」做出了改變。

接下來的 5 月份,Keep 的產品經過幾次改版,明顯在重新加重訓練所占的比重,而減輕社區(qū)在產品結構中的比重。

不難看出,公司戰(zhàn)略方向一定程度上也在影響著王寧重新思考 Keep 的產品定位。Keep 早期列出的訓練計劃具有很強的結構化邏輯,這也是他作為一款健身工具類 app 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至于社區(qū),Keep 很早就在有意把控社區(qū)質量和氛圍。最開始,社區(qū)并不是 Keep 的主推功能,只有完成訓練的用戶才能發(fā)動態(tài)、秀身材。

通過一年的高門檻的方式,Keep 社區(qū)風格和內容基因漸漸凸顯出來。但就像所有 UGC 社區(qū)一樣,隨著用戶量越來越龐大,伴隨而來的一系列效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社區(qū)原有的價值觀,比如 Keep 上也會出現賣減肥藥、微商等痕跡。王寧在某社交應用上回應用戶稱:對于這方面的改善,Keep 一直在努力。

Keep 目前的周活達到了 1500 萬,但當 Keep 開始走向線下、推出自己的硬件,并且想要開始整合用戶的運動數據并且提供更好的服務時,在垂直場景「讓用戶動起來」、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轉化率還是最重要的前提。而這,也應該是 Keep 最近在產品上進行一系列改變,更加強調訓練元素的重要原因。

根據彭永輝透露,在目前 Keep 的 1.4 億用戶中,規(guī)模上更占優(yōu)勢的反而是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用戶,這也符合 Keep 一開始定位為「為健身小白提供基礎健身教育」的大致方向;但同時,一二線城市用戶對于付費服務的購買意愿更高。這也意味著 Keep 的服務也在形成分層,讓合適的用戶找到更合適的產品形態(tài)。

但 Keep 現階段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Keep 品牌的溢出效應已經有所成效,據彭永輝介紹,第一家 Keepland 在沒有做任何導流的情況下,滿課率就達到了 95%;但另一方面,隨著開設更多線下店、設置更多線上付費課程和推出更多硬件產品,Keep 也必須在原來的品牌基礎上思考好每個產品的定位和服務水平,畢竟在每一條賽道上,它都會遇到強勁的對手和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

此前 Keep 曾經透露過,跑步機之后,手環(huán)、手表等智能硬件也在 Keep 的考量范圍之內。但這些品類和跑步機不同,已經有銷量大、品牌基礎強的產品占據了用戶心智,一位手環(huán)類產品創(chuàng)業(yè)者表示:「如果 Keep 沒法拿出讓用戶覺得比同類產品功能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就很難打動消費者,甚至對自身的品牌有所折損,這是它必須要思考清楚的問題。」

不過,這些可以預見的問題,大概也是 Keep 從一款工具類產品走向一家「運動科技公司」繞不過的坑。

2015 年時,王寧就曾說過,希望 Keep 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言詞,「比如人們想運動的時候,會自然的說我要 Keep 一下?!挂欢ǔ潭壬?,這個目標正在實現。三年過去,市場不會再以一個「90 后」創(chuàng)業(yè)者、「明星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名號定義他,在 Keep 走向下一個階段時,這家公司不同團隊的協作、業(yè)務線運營和執(zhí)行能力等等真刀實槍的「功夫」,成為了它接受考量的關鍵。

文:周小丹/極客公園(geekpark)

增長黑客CGO薦讀商業(yè)模式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數據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fā)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本文經授權發(fā)布,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gptmaths.com/cgo/model/1312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上一篇 2018-08-01 15:57
下一篇 2018-08-01 17:07

增長黑客Growthhk.cn薦讀更多>>

發(fā)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