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用戶不離開我們?這件事值得所有產(chǎn)品費盡心機。
畢竟,快速獲取用戶其實并不難,最直接的大肆撒錢或者嘩眾取寵一番,就能有一大波流量奔赴而來。
但最悲慘莫過于,當熱情退卻,曾經(jīng)你儂我儂的用戶就頭也不回地投奔他家,只留下我們頭禿的運營暗自流淚。
究竟是什么決定了用戶留下而不是離開?
從人性“趨利避害”的角度出發(fā)。我認為可以分成兩個維度:
第一:用戶獲得
第二:離開成本
用戶獲得:從無感到崇拜
我們說“需求是產(chǎn)品之源”,所謂“需求”指的就是用戶從產(chǎn)品中的獲得。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有些產(chǎn)品看似可以滿足用戶的某類需求(比如打車),但當競品有更便宜的價格時,用戶還是毫不猶豫地轉身就走,一點忠誠度也沒有?
這就要說到人類的決策特點——理智與情感。
不同的情感鏈接對應不同的忠誠模型,按照情感鏈接情況的不同,可以把當前的“老用戶”分為:無感情類、消極感情類、積極感情類。
無感情用戶的忠誠——為利而來者也會因利而去
對于薅羊毛的用戶來說,產(chǎn)品雖然可以滿足其基本需求,但這并不是吸引他們的核心原因——因為別的產(chǎn)品也可以。他留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薅羊毛,哪里有羊毛就薅哪里,當競品有更便宜的價格時,他們自然會選擇離開。
類似的情況還有樓下的小賣部、包子鋪。我們?nèi)ベ徫铮皇且驗橛卸嘞矚g它,而是因為它就在樓下,離得近方便!當樓下開了一家更大的超市,更美味的包子鋪的時候,我們可能就不會再選擇它,因為我們忠誠的原因——離得近——已經(jīng)不復存在。
當然,有套路就有反套路,當年打車大戰(zhàn),滴滴使用隨機金額的紅包,讓本想要薅確定性羊毛的無感情用戶薅羊毛上癮,對其產(chǎn)生路徑依賴,同時也大大節(jié)省了運營費用。
消極情感卻仍忠誠——產(chǎn)品“護城河”寬到難以替代
互聯(lián)網(wǎng)很流行的一個口號是“用戶至上”,大部分公司也將此作為產(chǎn)品設計的金科玉律:反正讓用戶爽就完事!
當然,這也不是因為我們有多愛用戶,是因為讓用戶不爽,用戶是很容易拋棄我們的。
即便如此,偶爾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很豪橫的產(chǎn)品——體驗做的也只能用一團糟來形容,用戶卻被拿捏的一點脾氣沒有(例如一到春節(jié)就很火的12306,或者某些 To B / To G類產(chǎn)品)。
這是因為,此類產(chǎn)品在其領域具有絕對壟斷的地位,雖然用戶在情感上很不爽,但是理智告訴他們離開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也就忍了吧。
喬布斯也曾很豪橫地說,用戶調(diào)研毫無用處,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這句話喬布斯能說,普通設計公司卻不能,這是因為,當時的蘋果在設計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具有足夠的議價、話語權,可以今天說4.5英寸的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機,明天就做出6.7英寸再加個劉海的屏幕,宣稱“大字美學”才是時代的潮流。
所以,有沒有可能讓用戶不爽還不離開?
是有可能的!當他從你這兒獲得的,是從其他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時候。
積極情感類用戶的忠誠——愛是在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是最常見也是被討論最多的一種情況——用戶留下,是因為被吸引。
按照吸引程度,又可以細分為:喜歡——依賴——上癮——信仰
喜歡:用戶會選擇與自己個性匹配的產(chǎn)品
受到歡迎的產(chǎn)品并非是一應俱全的“老好人”,因為用戶是有個性的,分群體的,受到用戶歡迎的產(chǎn)品也得同樣具有相應的獨特調(diào)性,它們契合了目標用戶群的個性特點、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缺失,讓它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被用戶們劃為“自己人”,受到傾愛。
依賴:在用戶心智中的定位+持續(xù)不斷地強化定位
就像對于我來說,想買便宜貨第一時間想到拼多多,想聯(lián)系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微信,閑暇放松第一時間打開抖音,這是因為這三款產(chǎn)品在我的心智中打下了便宜、熟人社交、娛樂的商業(yè)定位,并穩(wěn)定持久地提供著相應服務,于是,我對這三款產(chǎn)品產(chǎn)生了依賴的情感。
上癮:高頻的用戶付出與不確定獎賞
依賴和上癮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我認為依賴是上癮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依賴不一定會上癮,但是上癮一定需要依賴。
舉一個例子,可能我10年才賣一次房,但是我賣房就會想找鏈家,這是依賴,而不是上癮。
上癮除了需要建立依賴關系,更重要的是“高頻”這個詞,要讓用戶“持續(xù)不斷”地對產(chǎn)品“付出”、“精力投入”,以期獲得不確定的獎賞,進而長時間將注意力放在產(chǎn)品上。
在《上癮》這本書里,作者詳細講述了“上癮”的機制,并將上癮的模型總結為下面這張圖:
信仰:現(xiàn)實有價,想象力無價
把產(chǎn)品做成用戶信仰的公司通常都具備一種“超越所在行業(yè)的影響力”,給予粉絲對于未來的信念與力量。
例如“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的喬布斯、“希望能死在火星上”的馬斯克,他們在全世界有著大批粉絲,哪怕現(xiàn)實中的產(chǎn)品有諸多不足,仍可獲得用戶的寬容與擁簇。
因為信仰的力量是對于未來的想象力,這種想象的力量是無價的。
讓人喜歡很難,讓人討厭很容易
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在獲取用戶喜歡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斥巨資發(fā)紅包吸引用戶的垂青,付出額外的努力給到用戶驚喜,費盡心思為用戶提供全面豐富的服務體驗。但這些用巨大成本積累起來的好感度,卻及其容易被毀于一旦。
在一篇2010年發(fā)表于《哈佛商學院》的論文《停止取悅你的用戶》中表明:
25%的用戶可能會對產(chǎn)品服務體驗說好話;
65%可能會說壞話;
23%的客戶在超越預期的服務后,告訴了超過10個以上的人;
48%的客戶在經(jīng)歷了負面服務后,告訴了超過10個以上的人;“實際上,在接受采訪的客戶服務負責人中,有89%位表示他們的主要策略是超越預期。但是盡管付出了如此艱巨且昂貴的努力,仍有84%的客戶告訴我們,在最近的互動中并未超出他們的期望。”——《停止取悅你的用戶》
所以,只要產(chǎn)品的護城河沒有寬到可以無視用戶的程度,讓流程簡單、體驗順暢是防止被討厭的有效策略,《停止取悅你的用戶》給出了下面五條建議:
- 1.預測并處理用戶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避免用戶重復呼叫;
- 2.追蹤并對用戶交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感狀態(tài)作出應對
- 3.盡量不讓用戶切換服務頻道/平臺;
- 4.征求和使用心懷不滿或苦苦掙扎的用戶的反饋意見;
- 5.聚焦在解決用戶問題的完整度,而不是解決速度
離開成本:想走?可沒那么容易!
當愛已成往事,想要離開的心情蠢蠢欲動,又是什么讓用戶沒有付諸行動呢?
答案是:離開的成本高到讓人痛苦。
總結了下,離開成本主要分為四個方面:時間、金錢、關系、習慣。
時間——我為你付出的時間,讓你如此不同
時間就是生命,對于積累型的產(chǎn)品,例如豆瓣、公眾號、視頻號、網(wǎng)盤之類,用戶在這些產(chǎn)品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經(jīng)營自己的一小片天地,越是資深用戶,付出的時間成本就越高,如果換一個新的產(chǎn)品,一切又得推倒重來,這可真讓人痛苦。
金錢——失去比獲得更痛苦
很多產(chǎn)品都設計了會員體系,留下的時間越長,給到的優(yōu)惠福利就越多,但是一旦中斷,這些福利就都會失去,福利的獲得也許并不會讓人珍惜,但是離開就失去,可真是讓人痛苦。
關系——人是一切關系的總和
像微信、qq、豆瓣這類產(chǎn)品,我們通過它們認識了很多朋友、圈子,或者有許多現(xiàn)實中的關系在上面,如果,換一個新的社交軟件,就算產(chǎn)品本身設計的再好,交互再棒,但這些關系沒了,又有何意義?
習慣——一旦一個產(chǎn)品能夠讓用戶改變生活習慣,那么其他產(chǎn)品幾乎不具備任何威脅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人做決定大部分也都是依靠習慣做出,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前幾天我的工位從東邊搬到了西邊,但是好幾次,我上班還是會按照之前的路徑去到東邊。同理,如果一個產(chǎn)品已經(jīng)成為你日常習慣的一部分,離開它,無疑是痛苦的。
總結一下
決定用戶忠誠的原因并非是單一的,但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維度:
第一,用戶想要從產(chǎn)品中獲得什么?
產(chǎn)品設計要做的無非就是讓剛開始無感情的用戶對產(chǎn)品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難以割舍,同時也要維持好感避免被討厭。
第二,是離開之后,用戶會失去什么?
當用戶失去的成本(時間、金錢、關系、習慣)大到讓他們痛苦的時候,用戶就很難離開。
—— 歡迎在線投稿 ——
特別提示:關注本專欄,別錯過行業(yè)干貨!
PS:本司承接 小紅書推廣/抖音推廣/百度系推廣/知乎/微博等平臺推廣:關鍵詞排名,筆記種草,數(shù)據(jù)優(yōu)化等;
咨詢微信:139 1053 2512 (同電話)
首席增長官CGO薦讀: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數(shù)據(jù)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chǎn)品發(fā)展的因素,實現(xiàn)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本文經(jīng)授權發(fā)布,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gptmaths.com/cgo/user/3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