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在貝殼上市一周年之際,貝殼發(fā)布了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貝殼2021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達449億元,同比增長達64.6%;調整后凈利潤為31.4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8.8%。
但與此同時,2021年的貝殼的進擊之路卻一直是磕磕絆絆。先是反壟斷調查,后在5月份,創(chuàng)始人左暉因病離世,再接著調控政策不斷向二手房領域覆蓋,房貸審批收緊、二手房指導價等措施,一度使貝殼市值一降再降。在去年剛上市之時,貝殼市值422億美元,如今卻跌到了234億美元(,近乎腰斬。
然而從資本市場來講,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財務數據,還有宏觀政策對貝殼的影響,以及貝殼面對復雜環(huán)境的抗風險能力。從一開始,貝殼堅持的就是“長期主義”那么,接下來的日子里,貝殼的“長期主義”還能讓市場繼續(xù)買單嗎?
貝殼的隱憂
2018年成立的貝殼,作為鏈家在革新道路上的一次新的嘗試,無疑是成功的。
盡管一系列的問題伴隨著貝殼,但是其上半年總業(yè)績也是著實亮眼。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貝殼總交易額(GTV)達2.29萬億元,同比增長72.3%。其中貝殼存量房業(yè)務GTV為1.33萬億元,同比增長70.1%;新房業(yè)務GTV達8417億元,同比增長70.7%。
單看第二季度,貝殼總交易額(GTV)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二手房GTV為6520億元,同比增長11.7%,新房GTV為4983億元,同比增長32.3%,新興及其他業(yè)務GTV為706億元,同比增長80.5%。
貝殼第二季度凈營收為242億元,同比增長20%;但是凈利潤為11.16億元,同比減少60.4%。
其實從2020年開始,住建部和央行三條紅線和貸款集中政策出臺,從制度上開始約束地產企業(yè)盲目擴張的行為;同時,地產行業(yè)融資收緊。受房住不炒等一系列政府調控“組合拳”的影響,房企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高負債、規(guī)?;瘮U張的傳統(tǒng)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房子作為剛需用品,從來不缺少消費需求。中國房地產二手房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策的監(jiān)管,中國房地產從增量到存量,到總量上逐漸走向平衡,
這也是導致貝殼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是嚴管的政策對目前房地產總的市場環(huán)境來說,是好的。雖然短期會對這類行業(y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未來的二手房交易市場無疑會走向一個更加健康積極的發(fā)展道路。
但是話說回來,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5-59歲人群比重較2010年下降6.79%。在房子交易市場,這部分人群可以說是主要的交易對象,這也意味著潛在的購房人口在下降,所以從從整體上看,中國人口對房產的需求量在降低。但是在北上廣這些核心大城市,二手房的需求量還是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以北京為例,2020年二手房成交占比高達72%,深圳、廈門二手房成交占比也分別達到69.7%和66.7%。
雖然市場在降溫,但是依然阻擋不了貝殼擴張的腳步。截至2021年6月30日,貝殼具有52868家門店,同比增長251%,有548600位經紀人,同比增長20.3%。相較2021年一季度末,分別增加門店4152家、增加經紀人2.3萬人,較一年前分別增長25.1%、20.3%。同時,在第二季度,貝殼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MAU)達5211萬,同比增長33.5%。
如此之快的擴張速度,雖然給貝殼短期帶來了盈利,但是背后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其背后經紀人人群的良莠不齊,也導致貝殼的口碑在逐漸下降。
對房地產行業(yè)而言,未來的焦點不再是交易,而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
盡管貝殼為了提升客戶在簽約環(huán)節(jié)服務體驗和安全性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在全國30城落地287家服務中心,并且貝殼持續(xù)推進新經紀品牌門店“一二手經紀人分崗”,進一步提升合作效率。截至6月底,在21個城市里有61%以上的門店完成了一二手分崗。同時,貝殼的底層系統(tǒng)ACN經紀人跨門店合作網絡,通過交叉銷售幫助房產經紀人提升了交易水平。但是,在黑貓投訴上,我們可以看到,關于貝殼找房的投訴多達878個,其中大部分都是關于經紀人的問題,比如侵犯消費者隱私,欺騙消費者。
同時,貝殼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也是四面楚歌的。在去年,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房地產領域。并且,一些傳統(tǒng)的房地產服務商也開始加速數字化進程。
不得不說,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貝殼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做。
貝殼走進家裝,家裝市場能裝得下貝殼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季度中,貝殼新興及其他業(yè)務GTV為706億元,同比增長80.5%。這其中包括家裝,家居等新居住服務。這也是貝殼尋求的另一增長點。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居住需求不斷提升,技術賦能行業(yè)能力逐漸成熟,家裝產業(yè)正迎接新拐點。
財報顯示,貝殼自營被窩家裝在北京完成單量同比增長十倍以上,Home SaaS系統(tǒng)實現銷售(CRM)、BIM設計、交付、供應鏈、中臺管理等五大模塊落地。
在去年四月,貝殼找房CEO彭永東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上提出六大發(fā)布,推動“新居住”愿景升級。其中,彭永東宣布,貝殼找房將進入家裝行業(yè),推出全新家居服務“被窩”家裝平臺。
在今年7月份,貝殼找房宣布與圣都家裝達成協議,將收購圣都100%的股權,總對價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這預示著貝殼在家裝市場的又一次進發(fā)。
人們常說:“家裝行業(yè)魚龍混雜,屬于產業(yè)密集度較低的行業(yè),但是由于近些年房地產的大熱,大量房屋交易的出現,使得家裝行業(yè)成為了另一種剛需消費?!?/p>
那么問題來了,在嚴峻競爭環(huán)境絲毫不差于房產市場的家裝市場,貝殼能把握住嗎?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互聯網家裝市場規(guī)模(線上交易口徑)達到567.1億元。預計在2025年互聯網家裝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400億元,2020-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0.2%。據麥肯錫相關市場數據預測,2025年,國內家裝市場規(guī)模將達6萬億;2025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規(guī)模增長明顯,預計占比將超6成。
如此之大的市場,自然而然的不斷吸引著眾多玩家如此。在今年,除了貝殼收購圣都家裝,在去年11月份,志邦與滬尚茗居達成深度戰(zhàn)略合作,在今年3月份,索菲亞宣布將與星藝裝飾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在今年6月份,京東投資尚品宅配;7月份,歐派宣布攜手眾多裝企開啟“定制+裝企”聯贏整裝新模式,等等,近兩年多家定制上市巨頭都以將觸手伸向整裝這個萬億級市場。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469萬家狀態(tài)為在業(yè)、存續(xù)、遷入、遷出的裝修相關企業(yè),近年來我國裝修相關企業(yè)年注冊量連年增長,2020年我國裝修相關企業(yè)年注冊量是10年前14倍(全部企業(yè)狀態(tài))。2020年,我國新增135萬家裝修相關企業(yè),年度注冊增速達到34%。
目前,互聯網家裝玩家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垂直平臺為代表的齊家網,土巴兔等,一類是以互聯網企業(yè)轉型的京東,阿里等,另一類是其他房地產服務商轉型。
但是縱觀市場環(huán)境,家裝大多數還是以線下裝修公司為主,而互聯網家裝滲透率還相對較低。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國內互聯網家裝的市場滲透率從5%上升到了19.2%,其中2019年僅有16.9%,而僅在過去一年時間互聯網家裝的市場滲透率就提升了2.3%。
面臨復雜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貝殼找房也并不是沒有機會,其優(yōu)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雖然垂直平臺更加專業(yè),互聯網平臺有巨大的流量作為支撐,但是貝殼作為房屋交易平臺,在房源數據上更具優(yōu)勢。
但是,這其中貝殼要注意的是,貝殼作為房產交易平臺,可以說掌握著絕大多數房產信息資源,這是家裝天然的流量入口。
在消費者選擇時,貝殼在發(fā)展中肯定會或多或少的對那些在平臺上買房的消費者推薦自家的家裝服務,但是對消費者來說,家裝有很多種選擇,而這時對貝殼的考驗,就是能否權衡這其中的利弊。貝殼房產交易用戶與家裝用戶之間,還隔著一條鴻溝,也就是轉化率問題。同時,家裝作為服務業(yè),一旦出現偏差,肯定會反噬貝殼房產交易口碑。
在種種復雜的競爭環(huán)境下,對貝殼來說,未來的路并沒有那么好走。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gptmaths.com/quan/46100.html